BE Pauli.png

BE Shelley.png

概括 Summary

本文介绍了不丹通过创新利用荞麦开发有机无酒精啤酒的案例,作为“蓝色经济”的一部分,旨在激发开源创业、竞争力和就业。全球荞麦市场在2010年达到4亿美元,但传统种植模式面临价格波动和消费者偏好转变的挑战。不丹的Kinley Tshering与日本品牌专家Sy Chen合作,开发了PAWO品牌的无酒精荞麦啤酒,通过授权品牌和供应关键原料(如荞麦麦芽提取物和野生酵母)实现收入多元化。这一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高价值的动物饲料,还减少了运输成本,同时保留了喜马拉雅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系统。通过有机农业计划,不丹的荞麦种植从低价值的商品转变为农村发展的引擎,展示了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蓝色经济”的核心原则。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Bhutan's innovation in using buckwheat to develop organic non-alcoholic beer as part of "The Blue Economy," aiming to stimulate open-source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ment. The global buckwheat market reached $400 million in 2010, but traditional farming faces challenges from price volatility and shift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Kinley Tshering of Bhutan collaborated with Japanese branding expert Sy Chen to create the PAWO brand of non-alcoholic buckwheat beer, generating revenue through licensing, malt extract sales, spent grain as animal feed, local beer sales, and wild yeast. This model provides high-value animal feed for farmers, reduces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preserves Himalayan culture and ecosystems. Through organic farming initiatives, buckwheat transforms from a low-value commodity into an engine for rur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ng how local resources can drive sustainable growth, aligning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Blue Economy.

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Supporting the UNSDG

Untitled

Case 98: Contents | 案例内容

多种语言版本 | More Languages

<aside> 💡

市场

2010年全球荞麦市场规模约4亿美元,总产量仅150万吨,仅有十年前全球产量的一半。

受第二大生产国俄罗斯的天气影响,消费端价格已涨至每公斤1-3美元,促使越来越多农户与大型企业签订合约种植以保障收益。前五大生产国(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和美国)占总产量80%以上,其中中国以39%的占比居首。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生产国,更引领着荞麦创新——66家机构的100多名专职研究人员推动过去30年单产提升70%。

这种无麸质谷物在中亚高原已有5000年种植史,约千年前传入欧洲,19世纪末登陆北美。喜马拉雅地区长期依靠两个主要品种保障粮食安全:普通荞麦(单产750公斤/公顷)和苦荞(单产1600公斤/公顷)。荞麦可在海拔4400米生长,播种至收获仅需30天,日本更实现从种子到荞麦面成品仅75天的生产周期。其速生特性可抑制杂草,耐贫瘠土壤且无需农药化肥,是有机农田的理想前茬作物。全球荞麦主要用于煎饼(欧美)和荞麦面(日本)。但是,喜马拉雅地区70%产量用于满足本地需求。

</aside>

<aside> 💡

创新

荞麦是最高效的植物蛋白来源之一(尽管因其金字塔形被归类为水果)

其蛋白质消化率达74%,含8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E及近乎完整的B族维生素谱,有助于调节胰岛素需求。荞麦花蜜的抗氧化物质含量是其他蜂蜜的20倍,成为优质副产品。荞麦壳可用作包装材料、暖垫基材、床垫原料及抗过敏枕芯填充物,提供卓越颈部支撑。

尽管种植便利且具改良土壤的独特优势,广告效应导致当地居民更青睐进口大米,使荞麦面临被遗忘的风险。欧美地区仅糖尿病患者群体对其关注度上升。这种喜马拉雅文化瑰宝的消失,不仅将使农民失去与补贴谷物竞争的收益来源,更意味着社会根基的转变。

不丹林业专家金利·策林(Kinley Tshering)在美国密苏拉蒙大拿大学攻读林业期间掌握了啤酒酿造技术。作为不丹首席林业官接触蓝色经济理念后,他受日本品牌专家Sy Chen商业模式的启发,发现不丹荞麦虽难在国际市场竞争,却是打造独特有机无醇荞麦啤酒的理想基底。Sy提出的创新模式在于品牌授权与核心原料供应——初步评估显示,啤酒销售特许权收益可能超越直接出口荞麦。

</aside>

<aside> 💡

第一笔资金流

Sy Chen及其在日本创意智联顾问公司(Creative Intelligence Associates)的团队开发了PAWO品牌。

该商标已在日本注册,由不丹农业与林业部所有。来自蒙大拿州斯蒂芬斯维尔Wildwood Brewery的吉姆·吕德斯(Jim Lueders)(此地距离金利·策林的求学地仅20英里)准备使用荞麦麦芽提取物进行首批酿造。

如果直接出口荞麦用于啤酒酿造,则只有淀粉价值被利用,其余部分最终只能作为廉价动物饲料。然而,如果不丹先制作麦芽提取物,那么剩余的92%副产品可用作本地动物饲料,替代从印度进口的昂贵且低质量的饲料(这些饲料主要来自农业废弃物和鱼类加工业的副产品)。每吨荞麦将提供900公斤动物饲料。由于荞麦的湿度仅为14%,而麦芽提取后的谷物渣湿度为50%,这代表了一种高质量的本地饲料,几乎不需要运输,为农民和啤酒酿造商创造了双赢局面。一个典型而具有竞争力的蓝色经济模式由此诞生。

金利和他的团队现在致力于在当地啤酒厂生产本地啤酒,并得到吉姆·吕德斯的技术支持,以确保具备本地专业知识,同时在本地市场树立参考标准,向国际市场传递正确形象,同时满足本地市场需求。通过约60万美元的投资,该啤酒厂可在2013年前投入运营。

</aside>

<aside> 💡

机遇

**日本方面的初步接触证实了品牌授权模式的可行性。然而,市场需求不仅限于不丹的品牌名称和麦芽提取物。**根据16世纪德国啤酒纯净法的规定,酿造啤酒只能使用水、大麦和啤酒花。虽然原始文本没有提及酵母(这一物质是在三个多世纪后由路易·巴斯德发现的),但啤酒发酵必须添加或吸引特定类型的酵母。不丹拥有丰富的野生酵母资源,其采集方式与比利时某些至今仍在沿用的传统啤酒酿造工艺相同。

这意味着不丹专属啤酒授权现在可以产生以下收入来源:基于销量的品牌授权费、麦芽提取物销售、麦芽提取过程中产生的谷物渣作为动物饲料销售、本地市场啤酒销售,以及野生酵母销售。啤酒酿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酒精,而无醇啤酒需要去除酒精。因此,在这个案例中甚至可以产生额外的收入来源——酒精。未来不丹还可以供应自产的啤酒花,从而确保六种收入来源,使喜马拉雅地区的荞麦种植不再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不丹农业部的有机种植计划将推动有机荞麦的复兴,作为加速不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那些在海拔3000米以上种植、无法达到国际市场价格的"无竞争力"荞麦,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营养,现在正转变为农村发展的引擎。更理想的是,这种模式能够在将运输量降至最低的同时,保护喜马拉雅千年文化传统和乡村社区,同时仍能获得全球化优势。蓝色经济并不反对全球化,而是主张有能力响应本地需求、建立社会资本并确保生活质量。为不丹设想的解决方案并非特例,它是一项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经济,摆脱盲目追求规模经济和商品低价、工资低廉的短视观念——从农场或矿山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运输和营销占据了高达90%的附加值。这90%的价值可以留在当地社区,以非通胀的方式刺激增长。成功的关键在于那些能够看到机遇并准备获取六种现金流的企业家,正如南非的柑橘、智利的苹果或澳大利亚的蔬菜产业所展现的那样。

</aside>

补充资料 | More Information

补充资料 | More Information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