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Pauli.png

BE Shelley.png

概括 Summary

本文探讨了食品和饮料包装的创新,重点是全面回收无菌包装中的聚乙烯(PE)和铝。全球无菌包装市场增长迅速,亚洲消费领先。Tetra Pak和SIG主导市场,但行业在回收多层材料(尤其是铝)方面面临挑战,铝通常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

哥伦比亚生物学家Gloria Niño López发现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分离铝和PE层的自然解决方案,灵感来自地衣穿透岩石的能力。这项开源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散、低成本的回收方法。库里提巴、东京和波哥大的试点项目证明了其可行性,但行业采用仍然缓慢。

企业家可以通过创建小型回收业务来利用这一创新,产生多种收入来源:废物收集费、延长垃圾填埋场寿命、回收材料销售和废物品牌化。这符合蓝色经济的原则,即将废物转化为价值,创造就业机会,减少环境影响,同时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废物挑战。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novations in food and drink packaging, focusing on fully recovering polyethylene (PE) and aluminum from aseptic packaging. The global market for aseptic packaging is growing rapidly, with Asia leading consumption. Tetra Pak and SIG dominate the market, but the industry faces challenges in recycling multilayered materials, particularly aluminum, which often ends up in landfills.

Colombian biologist Gloria Niño López discovered a natural solution using microorganisms to separate aluminum and PE layers, inspired by lichens' ability to penetrate rocks. This open-source technology offers a decentralized, low-cost method for recycling. Pilot projects in Curitiba, Tokyo, and Bogotá demonstrated its viability, though industry adoption remains slow.

Entrepreneurs can capitalize on this innovation by creating small-scale recycling operations, generating multiple revenue streams: waste collection fees, extended landfill life, recycled material sales, and waste branding. This aligns with the Blue Economy principle of turning waste into value, creating jobs, and redu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while addressing a growing global waste challenge.

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Supporting the UNSDG

Untitled

Case 27: Contents | 案例内容

多种语言版本 | More Languages

<aside> 💡

市场

2008年,全球液态乳制品消费量达到创纪录的2580亿升,较前一年增长2.2%,即新增40亿升牛奶消费。全球无菌包装饮品市场达到860亿升,包装数量达1870亿个。自2003年以来,该领域年均增长超过6%,其中亚洲增长最快,年增幅超过13%牛奶占据了所有无菌包装饮品中的45%以上

无菌包装技术是指在食品、饮品与包装材料分别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填充和密封。这一技术已从饮品的特定应用扩展为更广泛的多层材料包装发展趋势,包括纸盒、软袋和瓶类产品。

预计到2013年,全球市场将达1130亿升饮品,使用2650亿个包装,其增长主要受亚洲年均11%的消费扩张所推动。

在行业格局上,Tetra Pak(利乐)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年营收100亿美元SIG(全球第二大饮品纸盒生产商)占据15%的市场份额,年营收约15亿美元。这两家公司总部均设在瑞士,Tetra Pak 源自瑞典,SIG 则由新西兰 Rand 集团控制。此外,德国博世集团(Bosch)在多层包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饮品、化妆品、咖啡、茶、零食与烘焙制品等消费品领域。

</aside>

<aside> 💡

创新

食品公司正积极寻找延长保质期与增强可追溯性的技术。消费者对长保质期与可持续性包装的双重需求推动企业转向可降解薄膜材料,以替代目前常用的石油基聚乙烯(PE)与铝箔薄膜。未来,食品级聚乙烯可能被如意大利 Novamont巴西 Braskem等企业生产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所替代。

然而问题的另一面在于:无菌包装与一次性尿布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尽管多层包装的市场领头企业具备高水平的设计与工程能力,但却缺乏有效的“分离回收”解决方案

目前的尝试仅能回收部分纤维,而大量使用水资源。而塑料与铝箔的夹层结构(无论是薄片还是粉末形式)始终难以处理。特别是铝箔层,虽然对阻隔空气至关重要,但其不可控的废弃行为导致每年约38万至42万吨纯铝进入填埋场,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纯铝废料沉积地(以每包平均含1.5克铝计算)。

哥伦比亚的生物学家 Gloria Niño López 博士,在墨西哥专攻食品科学。她研究地衣如何轻松穿透岩石,称其为“地球的采矿者”,其菌丝仅两细胞厚,却可快速分解石质结构。

某日,她注意到在实验室厨房中,发酸的牛奶从打开的牛奶盒洒到光盘上,结果数分钟内溶解了光盘表面的铝层,只留下干净的聚碳酸酯塑料。进一步观察发现,牛奶盒被切开后,层与层之间也出现自然分离现象

作为微生物学家,她迅速锁定了导致分离的天然菌群种类,并调配出一组能自然被发酵食品吸引的微生物“生物鸡尾酒”,可普适性地应用于多层包装材料分离,这一技术为开源共享型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瑞典斯德哥尔摩 Stora Vika 镇的 Bedminster 垃圾回收厂运营者 Anders Byström 在高温回转窑中保留三天后,也发现无菌包装、食品包装膜、咖啡袋、光盘中的铝箔层完全分离。日本、巴西、哥伦比亚、美国及瑞典的试点项目也已证实该方法的高效性,但行业整体仍对发展去中心化回收系统表现出保守态度

</aside>

<aside> 💡

第一笔资金流

2000年,巴西库里蒂巴市长 Casio Taniguchi 发起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专门收集无菌包装并将其分解为三大部分:纸张、聚乙烯、铝箔。但由于供应商拒绝开放其工业废料以供回收使用,该项目在早期遭遇不少阻力。

尽管如此,库里蒂巴、东京与波哥大的实践经验推动了技术微调,并证实这种“生物鸡尾酒”可在本地生产。这为社区化、社会化项目铺平了道路,可以有效减少焚烧厂与垃圾场中日益增长的多层包装废弃物压力

都灵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Torino)校长 Luigi Bistagnino 教授的领导下,团队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技术与经济方案,证明该模式具备明确的商业可行性

</aside>

<aside> 💡

机遇

虽然铝仅占无菌包装、食品膜、药品容器、CD和DVD的一小部分,但如果将该模式用于城市边缘的社会创业项目(如库里蒂巴的“用车票支付回收劳动”计划),则可构建新型、多元的创业平台

这种模式在每一个存在垃圾填埋场的地方都能实施,并可产生多个收入来源,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单一收益限制:

  1. 第一重收入:通过“收垃圾”本身获得回收费用;
  2. 第二重收入:通过减少填埋场负担,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第三重收入:将分离后的纸张、塑料、铝粉/箔片售给制造商;
  4. 第四重收入:用于分离的微生物,可从废包装中残余物自行培养,形成自供闭环、几乎无成本的“核心原料”
  5. 第五重收入: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广“废弃物品牌”形象,强调企业包装在生命周期末端仍能再生利用、创造就业与环保价值

尽管城市政府往往不是创业主体,但企业家完全可以与城市政府合作,构建本地循环经济联盟。目前多个国家与地区正在推进此类合作计划,而都灵理工大学也愿意为全球各地提供实施指导

</aside>

补充资料 | More Information

补充资料 | More Information (3)